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Individualized drug testing
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临床研究显示,43%的中国PCI患者,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更有15%没有效果甚至死亡。进一步研究发现,氯吡格雷治疗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两种特定基因——CYP2C19(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2C19)和ABCB1(MDR1,多药耐药基因)发生了突变。美国2010年FDA已经要求对氯吡格雷(波立维)说明加注“黑框警告”,警示患者:服用前需要做基因检测,确定自己是否适用,并合理调整用量。”
CYP2C19是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酶系的重要一员。P450同功酶也称药酶,是由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相关的酶组成的超家族,是体内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P450酶系组成复杂,由基因多样性控制,称为P450基因超家族。目前已知至少有12个亚族。许多P450具有遗传多态性,使得相应的酶活性表现出差异,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不同。根据对药物代谢能力的差异将人群分为:超快代谢(UM)、快代谢(EM)、中等代谢(IM)、慢代谢(PM)等四种类型。
通过CYP2C19代谢的药物(如氯吡咯雷、质子泵抑制剂,抗惊厥药等)随患者基因型不同,其疗效和副作用也有明显不同。检测患者基因组DNA中CYP2C19基因型,通过对患者基因分型检测,判定患者的药物代谢速率类型,从而帮助医生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提高药物使用有效性,并降低毒副作用。在中国人中,CYP2C19等位基因主要是*1,*2,*3型。*2、*3等位基因编码的酶无活性,由此导致的慢代谢在中国人中的发生率约为35%。
华法林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华法林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其治疗窗口很窄,使得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很大,存在严重的抗凝不足或药物过量引起出血风险,使得临床医生对华法林的使用存在很大的挑战。在临床上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需要不断调整INR值直至INR达到靶目标值。但是由于调整的周期较长,患者需要反复进行INR检查,同时INR又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如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与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干扰华法林作用等,除此之外,遗传因素已成为华法林个体化治疗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中主要集中在CYP2C9和VKORC1两个基因。
人CYP2C9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亚型分为*1、*2和*3,其中与亚洲人群最为密切的是CYP2C9基因的c.1075位核苷酸存在A/C多态性。多态性位点为C(CYP2C9*3型)时,酶活性比野生型降低了80%,而CYP2C9*2型等位基因在中国人中极少发现。研究表明,华法林由CYP2C9代谢,而其突变体使华法林代谢速率大大降低,用药个体在使用初期就有较高的出血危险性。华法林是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KORC1的特异性抑制剂。大量研究发现,VKORC1启动子的基因多态性(-1639G/A)是影响华法林需求剂量中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通过检测人CYP2C9基因和VKORC1的基因多态性可为相关代谢药物的安全给药剂量估算提供参考。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明CYP2C9和VKORC1的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的剂量密切相关,美国FDA建议在使用华法林前检测CYP2C9和VKORC1的基因型,以保证准确的用药量。
硝酸甘油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人线粒体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其中与亚洲人群最为密切的是ALDH2基因的c.1510位核苷酸存在G/A多态性。多态性位点为A时(被称为ALDH2 *2型),其编码的多肽链第504位氨基酸Glu被Lys取代,引起酶失活。
研究表明,临床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首选药物硝酸甘油由ALDH2代谢,而其突变体使硝酸甘油代谢速率大大降低,从而无法产生一氧化氮,难以发挥药效。通过检测人ALDH2基因多态性可指导硝酸甘油合理用药。
乙醛脱氢酶(ALDH)是乙醇代谢途径中最重要的酶之一。研究发现,突变型基因ALDH2 *2的存在能导致ALDH2活力的严重缺失,并与过度饮酒导致的酒精依赖、酒精性中毒、酒精性肝病、消化道癌症等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脑卒中风险检测及叶酸补充建议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是甲硫氨酸-叶酸代谢系统中的关键酶,与MTRR一起,维持叶酸正常代谢。另外,还参与维持体内正常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MTHFR和MTRR基因突变可导致其编码的叶酸代谢关键酶活性降低,引起叶酸代谢障碍,造成叶酸水平降低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于MTHFR基因异常的人,MTHFR酶活性明显降低,这类人需要补充更多的叶酸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防治的最重要措施。但是单纯从传统危险因素出发并不能解释我国脑卒中高发的状况。越来越多的高质量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证据都一致表明Hcy(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和脑卒中密切相关。
近期Lancet杂志发表的荟萃分析对273项全球基因研究数据库具有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值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在叶酸低水平的亚洲地区,补充叶酸降低血浆中的Hcy,将降低脑卒中风险22%左右。我国高血压人群多伴有Hcy(H型高血压高发),因此,在我国重点强调H型高血压控制是应对脑卒中高发的重要策略。
适量正确补充叶酸是预防脑卒中的最经济有效的一级预防手段,因此检测MTHFR的C.677的基因多态性,根据个人的基因型评定风险等级,选择适合自己的补充方案,从而避免遗传因素造成的叶酸缺乏,同时减少因叶酸补充过量对身体造成的隐性伤害,由此真正实现个性化合理用药的目的。
新生儿/儿童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5 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三分之二死于用药不当。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调研发现: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为 12.9%,约是成人的2 倍;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约是成人的4倍。
相同的药物、相同的剂量,不一定适用于同种疾病的所有患者,不同的人服药后所产生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各异,儿童更需要格外注意。 通过检测儿童的药物代谢基因类型,判断针对不同药物的代谢快慢,指导儿童安全用药。
卡尤迪通过代谢酶基因检测给出个性化的六类常用药物的指导用药方案。尽早进行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早日获得孩子的个体化用药信息,减少药物副作用,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叶酸利用能力基因检测
Folic acid utilization ability gene detection